5月17日,上飛公司召開“奮斗,致敬新時代的勞動者”——紀念第129個國際勞動節暨第二屆“上飛工匠”表彰會。會上宣布了第二屆“上飛工匠”及提名名單。
他們是德才兼備的技術能手,是精益求精的智慧匠人,擇一事,終一生,厚植“匠心”,傳承“精神”,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。
陳洪:大家喜歡叫他“門神”

專心研究各種艙門的裝配、調配、維修、維護,年過五旬的他已經在大飛機裝配線上奮戰了30多年。手中有活,腦中有計,他的眼里始終有堅定執著。
陳洪主要從事ARJ21新支線飛機應急門、貨艙門及APU(輔助動力裝置)艙門的改裝、安裝調試。30多年對各類艙門裝配的潛心研究,成為解決艙門問題的專家。
姚華:人品決定產品

支線批產,有他就有“速度”;問題解決,有他就有“對策”。他是“姚大師”、“姚模子”,也是大家口中的好師傅、好幫手,說一不二、干就干成,凝聚起一支“拉得出、用得上、打得贏”的團隊。
姚華主要從事ARJ21新支線飛機部裝鉚接裝配工作,尤其擅長球面框鉚接裝配。在飛機中后機身區域裝配和改裝過程中,多次攻克技術難關。
傅偉:“干”出來的“調姿人”

一個個數據的調節校準,一個個點位的協調把控,是責任,是經驗,更是他主動啃下的“硬骨頭”!作為C919大型客機項目“調姿人”,背后是技術研究的日夜求索、是對“國產飛機用國產技術”的承諾。
傅偉參與11架ARJ21新支線飛機裝配,打下扎實現場裝配技能基礎。在C919大型客機部裝生產線,掌握機身調姿及柔性軌道鋸操作,提高部段對接質量及速率。
商喜慶:航電調試“達人”

始于航電、癡于航電、專于航電,藝癡者,其技必良。調系統“經絡”,試“臟腑”功能,他致力于打通航電專業技術的“任督二脈”,讓千余根機上線纜“各司其職”,讓“航電之光”閃耀天空。
商喜慶擅長航電調試、系統排故作業。帶領團隊完成上萬道工序,涵蓋電纜敷設、設備安裝、功能試驗等,保障各系統正常運行。
何述明:精準膠接,不差絲毫

27年,9855天,他每天都在用45平方米、0.15毫米的膠膜潛心錘煉膠接工藝。玩得轉鉚槍,做得出橡膠件,干得了金屬蜂窩制造,他是當之無愧的“膠接百科”。
何述明參與了“運十”飛機、麥道飛機、ARJ21新支線飛機、C919大型客機、波音轉包項目等型號研制生產,特別擅長金屬膠接工藝,帶領團隊攻克不少技術難題。
陳勝超:用一萬小時定律錘煉鈑金技術

以匠人之心磨收放之技,以軍人之范領技師之先,他將青春年華化為多彩綻放,苦學勤悟人才強,千錘百煉方成鋼。
陳勝超負責ARJ21、C919、轉包及相關鈑金件加工,同時取得鉚接資格證并通過鈑金冷校型、熱校型培訓,可進行鉚接、維修校正飛機零件工作,還獲得“全國技術能手”稱號。
方麗萍:22年芳華綻放數控機加

從普通女工到最美青工,22載春秋代序,歲月寒暑,她把最美芳華獻給數控機加。建模、編程、切削、機加、成形,為智能數控助以巾幗之力。三次返校、學習進修,她勤于探索,敢于挑戰,持續攀登高峰,突破自我。
方麗萍掌握多個操作系統機床設備操作,擅長鈦合金、不銹鋼等難加工材料零件的試制加工,參與開發的數控加工刀具管理系統對車間刀具型號、數量進行信息化梳理,優化管理。
張偉兵:巧手,為飛機“繪制新衣”

一把噴槍,一雙妙手,他用細心勾勒出每架飛機的圖案;千次練習、萬次試噴,他用精心為每架飛機繪制“妝容”。讓一架架絢麗多姿的大飛機翱翔天際。
張偉兵主要承擔兩大型號的零件、活動面、部段以及整機噴漆工作,擁有較高的飛機外表面內外飾漆噴涂技能水平,統籌協調整機噴漆工作。
張歡歡:一雙“好手”造“優質”零件

工裝制造精至毫巔,確保產品合格率;本體件加工創新先行,大幅提升裝配效率。當質量和創新合二為一,他用“死磕”每一絲的態度,“較勁”每一絲的軸勁兒,為大飛機搭建精準“坐標系”。
張歡歡先后參與兩大型號飛機零件樣板、本體零件的制造,工裝制造等。擅長技術攻關,如帶隊攻克C919大型客機機翼關鍵連接件螺栓加工關鍵技術,提升效率,且得到同類型零件制造推廣應用。
邱志鋼:質檢關就是“良心關”

一把卡尺,一雙慧眼,他以精準測量呵護質量安全;每個零件,每處細節,他用嚴慎細實保證生命長度。消滅“差不多”思想,拒絕“差不多”產品,那騰飛的翅膀,會記下他指尖的溫度。
邱志鋼參與ARJ21、C919、轉包項目、外協零件加工等零件檢驗工作,善于在工作中總結經驗,提煉提升,其中一項QC提案通過中國商飛評審,已進入專利提案階段。
他們,在平凡中堅守,用拼搏歲月,鑄就大飛機強健的臂膀;他們,在奮斗中超越,將無限熱愛,轉化為精益求精的力量。匠心筑夢,技創未來,致敬!